生化池泡沫泛滥?5种常见原因与即时处理方案

返回列表 浏览:- 发布日期:2025-09-11 08:58:21【
生化池泡沫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

生化池泡沫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

识别泡沫类型,诊断系统失衡原因,实施针对性处理策略

生化池中的泡沫通常分为两种:化学泡沫生物泡沫。化学泡沫通常呈白色、易碎,而生物泡沫则多为褐色、粘稠、难以消散。

泡沫过多是一个明显的预警信号,表明活性污泥系统出现了失衡。以下是五种最常见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。

1. 污泥龄过长与污泥老化

现象与原因

泡沫呈深褐色、粘稠,堆积性高。这是由于排泥不足导致污泥龄(SRT)过长,微生物进入内源呼吸期而大量死亡。这些死亡菌体会释放出憎水性的脂类物质,形成稳定的泡沫。

处理办法

  • 加大排泥:立即通过增加剩余污泥排放量来降低污泥龄,促进新老微生物的代谢更新。
  • 补充新鲜污泥:引入新鲜污泥或接种部分新泥,提高污泥活性。
  • 调整负荷:检查进水有机负荷(F/M比),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(通常0.2-0.5 kgBOD/kgMLSS·d)。
2. 进水负荷过高

现象与原因

泡沫呈白色、体积大,且池面污泥呈分散状。通常是由于高浓度废水(如偷排)进入,导致进水化学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负荷突然升高,微生物快速代谢产生大量多糖类、胶状物质等表面活性剂。

处理办法

  • 源头控制:立即排查进水来源,切断高浓度废水偷排。
  • 均衡调节:利用调节池对高浓度废水进行均质均量,避免负荷冲击。
  • 逐步恢复:短期内可适当减少进水量,并增加曝气量,待系统逐渐适应后再恢复正常进水。
3. 表面活性剂流入

现象与原因

泡沫呈白色,泡沫细小、轻且易碎,类似于肥皂泡。常见于接收了含有大量洗涤剂、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废水(如纺织、印染、食品加工废水)或生活污水。

处理办法

  • 预处理强化:在预处理阶段增设格栅、气浮等工艺,有效去除脂类和表面活性剂。
  • 投加消泡剂:作为应急措施,可投加聚乙二醇、硅类等消泡剂,但此法治标不治本,且可能对微生物产生抑制,需谨慎使用。
  • 微生物驯化:长期来看,可通过缓慢增加此类废水比例,对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驯化,培养其降解表面活性剂的能力。
4. 低温引发的泡沫

现象与原因

通常在春秋季或冬季低温时出现。低温会降低微生物活性,导致污泥龄相对变长,同时某些嗜冷丝状菌(如微丝菌)更易生长,形成泡沫。

处理办法

  • 保温增温:对池体采取保温措施,或利用预处理后的温水(如蒸汽加热)适当提高进水温度。
  • 调整工艺参数:适当延长污泥龄,提高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(MLSS),以补偿低温下的低微生物活性。
  • 喷洒水流:使用工艺水或出水对池面泡沫进行喷洒,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消泡方法。
5. 溶解氧(DO)不足

现象与原因

泡沫呈黑色或灰黑色,伴有腐败气味。曝气不足导致局部区域(尤其是池体中心)形成厌氧环境,产生有机酸、甲烷、硫化氢等气体,这些气体上浮时会携带污泥形成泡沫。

处理办法

  • 立即增加曝气量:检查曝气头是否堵塞、鼓风机是否正常,确保池内溶解氧浓度维持在2-4 mg/L的水平。
  • 检查混合效果:确保搅拌器或水下推流器工作正常,防止污泥沉淀和形成死水区。

泡沫问题是生化系统运行的"晴雨表"。面对泡沫,切忌盲目投加消泡剂,而应首先观察泡沫形态,结合水质化验数据(如SV30、SVI、镜检等)准确判断根源,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。

建立日常的巡检和监测制度,是预防泡沫问题的关键。通过科学管理和及时干预,可以有效控制泡沫问题,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
推荐阅读

    【本文标签】:生化池泡沫 污泥老化 高负荷冲击 表面活性剂 溶解氧不足
    【责任编辑】:超日净化版权所有:转载请注明出处
    联系
    项目类型 废气治理 废水治理 土壤修复 固废处理 资源回收利用
    咨询
    点击隐藏